 |
於世界佛教僧伽會晚宴致詞 |
「阿!令是安轉?」一句發自熟悉的面孔,語調帶親切的臺語,在戒場傳開。此時,袛見戒子們「頭??」(意即把頭低下),不敢正視四師父。
認識會本和尚就在一九八○年年底高雄龍泉寺三壇大戒堂裡開始。廣品和眾戒子在戒堂與四師父一起度過三十五天的日子。由陌生開始到熟悉,漸漸感覺到會本和尚非常平易近人,不如剛接觸時所得的印象是嚴肅的。尤其,見到會本和尚在指責戒子時的威嚴,令人有錯覺,以為和尚是不苟言笑的。然而,日子久了,所謂路遙知馬力,事久見人心,戒子們會體會到和尚是位苦口婆心的好引禮師父。於是,大夥兒慢慢的敢和和尚開起玩笑!和尚卻一點也不生氣。
回國後,很久再也沒和和尚碰面了。一直要等到了第七屆世界佛教僧伽會臨時大會在新加坡舉行時,方有機會首次再和和尚會面;而接下來的幾次世僧會在印尼、馬來西亞及臺灣開會時,接觸更頻繁。
憶及再會和尚時,可以意識到和尚有一大變化。變化在於和尚似乎比以前清瘦了!可是,多次的談話都不敢詢問原由,以為和尚要輕減體重;也沒向旁人提問。就如此把疑問深埋心中。萬萬沒想到答案卻在多年後浮現於現實,令人深感惋惜不已。雖說人生無常,然而,和尚若能住世多些時候,相信世僧會會務
會有另有一番風光。這不是假設,而是和尚的一個﹁持久﹂給予大家不可磨滅的結論。由對和尚的認識開始,就看到和尚處事的態度認真,積極,一絲不苟,有條不紊的辦事 優點。幾次世僧會議上親見和尚指揮若定,條理分明,語義清楚,深為世僧會感到慶幸,能得和尚理事,會務當順利!如今,和尚入滅,不但遺留給眾人無限的思念;還有積極的啟發與動力。
懷念和尚,思惟懿行,點點滴滴,縈繞思想,久未能去;祈願和尚,寂光常照,護教安僧,乘願再來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