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十七年農曆七月二日,受台南縣佛教會邀請參加台南市安平觀音亭齋僧法會,法會結束後,巧遇?山明善寺悟清法師,告知會本法師在上午已逝世了,實在難以置信,再一次追問是楠梓慈雲寺會本法師嗎?答案是?錯。頓時之間,感覺胸口鬱悶,直到下午胸口反轉隱隱抽痛,不知為何原因有如此現象,是悲慟佛教英才早逝,還是失落往後無相助之人。會本法師十一歲出家,親近許多高僧大德,佛門科儀法節相當的熟悉,是我仰賴法師的地方,是我年輕當住持的缺憾,幸而有法師各方面的協助,得以迎刃而解,如今法師頓然而去,不免哀悼緬懷。
認識會本法師在於嘉義寶華佛學院,是我們授課教師,法師講課,深入淺出,深怕學生聽不懂,種種譬喻、舉例,授課十分的生動,看得出是一位用功的法帥,法相莊嚴,口才極佳,在七十年代已是非常難得的僧才,是佛門的精英。俗語說:英才出少年,能者須多勞,法師太忙了,要電台空中佈教,應邀國內外傳戒說法,入監獄輔導教化受刑人,因此?時間授課,師生因緣半學期就結束了。
由於慈雲寺與善化寺有法脈因緣,善化寺第三任住持是慈雲寺孝淨法師之徒,此一因緣一,加上菩妙老和尚與會本法師所成立的眼淨和尚紀念會,而眼淨和尚是善化寺第五代住持開妙法師之上人,此一因緣二,基金會每年舉辦紀念會,有時還會舉辦園遊會籌措經費,許多因緣的接觸對會本法師有更深的認識。
對於開元宗門法脈工作,法師有不朽的功績,編輯《普陀前寺寶島傳燈錄》,此書有系統介紹臨濟宗在台法系源流。九十七年眼淨和尚紀念會,在台南新化鎮接天寺法光法師的道場舉行,與會當中有第一次參加者,提議編輯法脈源流,法師立即介紹所編輯的《寶島傳燈錄》內容,從臨濟宗第五十八世,開元寺第一代傳芳禪師,寫到第六十五世歸仁善化寺宣融法師是最後一位。法師編輯《寶島傳燈錄》,時間在於民國八十九年,經過七年多的歲月,對《傳燈錄》的內容記憶猶新,可見對此書用心之深。在此引述法師在《傳燈錄》的自序:「自傳芳法師承嗣臨濟法脈,分登台疆以來,大闡宗風,宏開法藏,迄今已有八世傳人,葉葉相承,燈燈相續,正法眼藏,大徹無邊,凡我臨濟傳人,相期永續。」法師為開元宗門所做的一切,將永遠地遺留在宗門同道的心坎。
法師是觀音法門的實踐者,所以為法為人,都流露充沛的熱忱。因菩妙老和尚晚年身體狀況不佳,宗門的大小事情,如法師陞座,佛像開光、追思會,得要他主持,真是為法忘軀。也因此法師逝世當天下午,前竹溪寺住持聰妙法師打電話來,告知會本法師往生,說 他是勞死!勞死!從電話中可聽出聰妙法師哽咽的聲音。家師年將八十,也哽咽的說,為什麼老的?死,怎麼死了少年,有能力替佛教做事的人,哀悼慨歎佛門不幸。
對法師種種的追思、哀悼,都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消失,惟有法師給予的恩澤將永懷心頭。相信觀音法門的實踐者,是不捨眾生,會乘願再來的。
宣融 九七、十一、十三 于善化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