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同門兄弟,高雄市佛教會理事長,楠梓慈雲寺重興住持 ∣∣會本法師,正處人生少壯年華、弘法大業、為佛教為眾生的菩薩行、做得有聲有色、好戲連連,人人喝采的高峰時期,突然傳來惡耗:?會本法師往生了。?真是晴天霹靂、令人難以置信。經查證結果,事實如是:心臟停止,急救無效,回春乏術,告別人間了。
本師與我之間,可說是君子之交,彼此無事不通音訊,長年難得見一次面。天性使然,我寧為雲水僧,天涯海角,飛翔自在;而他古道熱腸、為教服務,從不落人後。在佛教界,道譽日隆、大名鼎鼎、家喻戶曉。每次返台,見面時總稱我?老兄?,因為我虛長他十歲,在同輩中算是老大的身份。如今,他走了,天上人間之隔,再也無人喊我?老兄?了。內心的感受,有著無限悵惘與不捨之情。
今年五月間,元亨寺住持和都監院長,率領四眾同仁前來美國,為的是聯合住持奧利根妙宗寺暨厄瓜多爾元亨分院落成開光大典,途經洛杉磯,申請南美洲的旅遊簽證。從老友歡聚的閒聊中,藉悉高雄覺元寺新任住持陞座的吉慶良辰,將由會本法師代理菩妙老和尚,為禪慧法師送位。我認為,那是當然之事,菩老法體違和,精神體力不可能主持如此盛大的法會;本師代勞是應該的,何況他又是禪慧住持的法師父;請法師為法子送位,再適當不過了。原本我也是應邀觀禮的嘉賓之一,在盛情難卻下,長途往返的機位已訂妥了,奈何差別因緣,以致無法成行,事與願違,深感遺憾!
在我所認識的同輩兄弟,會本法師堪稱最有成就的一位佛門龍象,熱情弘法的法將。從早期在台灣省佛教分會服務,肩負重任,精明幹練,已表現大將之風;無礙辯才,莊嚴儀表,加上處事的善巧,事無鉅細,拿捏得宜,頗得長輩的賞識。菩提道上,一路走來,從經懺師、引禮師、當家師,搖扶直上,開堂和尚、教授阿闍黎、高雄市佛教會理事長、世界佛教僧伽會秘書長、玄奘大學執行理事等頭銜,不一而足。從佛刊新聞報導得知,舉凡為佛教公益的法務,莫不積極參與,全力以赴;所有佛門盛大場面,幾乎從不缺席。發心做事以來,為積集菩提資糧,運智運悲,任勞任怨,難行能行,愈挫愈奮,這便是人間菩薩的模樣!
憶起早期的慈雲寺,以侍從眼公和尚的因緣,我曾多次參訪,並掛單過幾天。在印象中,比起其他大道場,硬體設備稍嫌簡陋。但自從本師陞座後,在他精心策劃,大刀闊斧的革新下,重建完成的南台聖地,金碧輝煌,宏偉壯觀,令人面目全新之感,很明顯看出,它已是台灣佛教的名勝寶剎了。最使人讚嘆的,他學養深厚,法緣殊勝,每場佛學演講,座無虛席;說法內容,深入淺出,引喻巧妙,精彩絕倫,聽眾莫不法喜充滿,受用無窮。也由於他的法音暢流、慈雲廣被,攝受力超強,所以發心在他座下剃度出家弟子,據統計,逾百人之多。觀音山的法脈,藉他的傑出成就,大雄力、大智力,倍增光彩,令人欣慰!
台灣本土佛教有四大宗派:觀音山、大崗山、月眉山、大湖法雲寺。它們在往昔的歲月裡,不可否認的,曾有一段光輝的歷史。然而無常的變遷,今非昔比,現已被新的四大山頭所取代了。近一甲子以來,中國大陸淪陷,漢傳佛教的前途,唯一寄託在台灣寶島。外來的高僧大德,得本土佛教四眾真誠擁戴,發心創辦佛刊,設立佛學院及文化服務中心;革除原先神佛不分、僧俗不辨的弊端,呈現在眼前,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。本土各派的領導人,為培植僧才,續佛慧命,紛紛派遣其子弟入學進修,親近明師。經多年的薰陶,學有所長,或留佛學院任教,或深入三藏,研究寫作,或加入文化服務行列,或回自己常住,淨己兼化他,領導四眾共修。回顧過去,看看現在,大陸佛教的淪亡,對台灣本土而言,應該是福不是禍,給予寶島帶來復興的機運。古人說:?福兮禍所伏、禍兮福所倚?,信然!
會本法師,童真入道,適逢其會,佛學院林立,他以沙彌身份,負笈北上,考入白聖長老主辦的戒光佛學院,接受正規而嚴格的僧教育,經幾年的多聞薰習,力爭上游,勇猛精進,對義解與修持,有了長足的進步,師友們對他實寄予殷切的期望;出道以來,從基層做起,在寺內當執事為大眾服務,兼應赴信眾的要求,如婚喪喜慶,經懺佛事,樣樣都得用心學習;燄口施食,金剛上師,主持法事,無所不能。為了答應信眾請法,滿足善法欲,務必自我教育,細讀大德著述,精研三藏教典,由博返約,取精用宏,對佛言祖語的發輝,妙趣橫生,一場又一場的演講,從無冷場現象。少壯時代,精力充沛,熱衷於宏法事業,從早到晚,從年初到年尾,從國內到國外,席不暇暖地為教獻身。十幾年前,高雄市佛教會理事長的選舉,他以最年青的理事,眾望所歸,被推舉為理事長。他有魄力、 有謀略,智勇雙全,勝任愉快地主持會務,專心致力於行政工作,在他任內,圓滿達成任務。在位八年,依法不得再連任,故改由淨明法師繼位。四年之後,又承教會諸公送上理事長的寶座。緣他為法忘軀的精神,長期體力透支,致積勞成疾,就在輕微的一場感冒,引起併發症,終於結束了一期寶貴的生命。噩耗傳出,四眾同悲,說法度生,大願未了,壯志未酬,情何以堪?無常世間,有生必有死,色身生滅,古今皆然。然菩薩悲願無盡,為苦難的眾生,為人間佛教的前途,悲願的驅使,別無選擇,本師肯定要乘願再來。菩提大道,已走了一大段,繼續往前邁進吧!
民國九十七年 寫於獅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