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心來不及承受的悲痛難以形容,是那般迅速,來不及問候探望即永別了!但一想到今我是釋迦弟子,必面對的就是生死無常這一課,要坦然接受它,了解它的實相和意義,即使再怎樣喜愛、親近不捨的人事物,終究會毀壞消失,不可能長久、永?持守於我們。無常,每個人都會講,甚至常掛在嘴邊,連我自己也不例外,但真能體悟「它」的卻少之又少。
平時生活在物質充足安恬環境中(在上人的庇護下),除了每每為芝麻小事起無明憂惱外,哪會去注意身邊分秒都剎那、剎時、變化的人事物呢?當生死離別發生在他人身上時,對我們來說,那不過是正常的無常,似乎提不起警覺作用。但發生在自身時,如此措手不及,呼天搶地嘆為何會遭此不幸!傷心痛苦、哀傷難過得無法自主,整個人陷入錯雜情緒中,感覺自己是最可憐的人。
今年上人一直在初一、十五的巡寮時,以及講經開示中,不時的提醒我們「無常觀」,但愚昧的弟子,似懂非懂不能領悟上人的提示與用心啊!您總是擔心弟子們無法承受失去您的那刻吧!原來您早就有準備了,不想讓弟子們在行為上往後有所悔恨,總是不斷的重複教誨,直到您躺下的那一刻……耳邊迴響著:「我雖是一支破雨傘,但至少可以讓你們遮風避雨,不受風吹雨打……」「……寧願做死,也不願病死……」等諸多勉勵的教誨!
失去慈愛的師父,我們的內心驚慌失措,久久無法平靜,依然無法接受上人已離開人間的事實。上人在時,不知珍惜他老人家句句出自肺腑之言,苦口婆心要我們好好忠心於常住,將執事領好,好好用功修行。但是還是有人為了自身的理想,而做出讓他傷心難過的事。如今慈父嚴師已圓寂了,再怎麼痛苦與哀傷,表現種種孝順行為都已於事無補。所以人要能懂得珍惜身邊眼前的一切,及時行動與關懷,才不致無常到時令人懊悔不已!
想起在地藏殿四年半,直到三年前的佛七法會最後兩天,上人在丹墀前滿臉笑容慈祥的問我:「願不願意再到大寮煮菜?」而那時因過去種種的不稱心因素依然在內心浮動,所以很直接回答上人說:「除非都?人要領這份執事,才要再去煮。」那時……看到上人瞬間的表情,至今依然感到過意不去,這不是弟子該有的行為,而事後存在心中很是不安。然而上人的慈悲,從不強制你非得依他的意思去做,因此寺眾們都過得很自在,也從未體會上人每次安排執事的辛苦。
一年一度的執事安排,每每令他老人家好幾天無法入睡,上人有太多太多的辛苦是?人能體會知道的;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吃,生活品質處處為我們著想,而我們呢?卻從未好好孝順辛苦又孤獨的上人。所幸一年前也是佛七的最後一天,自己稟告上人:「要發心到大寮煮菜。」這個決定讓我在上人往生之後,彌補了之前的愧疚。計劃在大寮發心兩年,兩年將屆滿時,遭逢上人的圓寂,這是冥冥中成定局了。
今年到印度朝聖,請假時,獲得上人祝福;回來向上人銷假時,上人一句:「辛苦你了!」弟子內心的感受是無法用言語來表?的。這樣慈悲寬懷的心,讓弟子感受到慈父無限量的溫暖。
想起十三年前,自己從一個只想出家而不了解佛法,到今天,因上人時時的教誨,才有點了解佛法的概念。很對不起上人,因自己是個煩惱熾盛、愚痴又無智慧的劣根器者,以前遇到煩惱時,總會請上人解惑,記得有次上人開示:「不懂得珍惜和不知精進修持的人,就算是阿彌陀佛在身邊,他都無法成佛。」這是眾生的弊病,往往不知往內觀,一直向外追求不實在的東西,到後來兩頭空。
又有一次無明作祟,遇到逆境自覺受到委屈,而放任任性的習氣,上人即以嚴肅的口氣開示:「你是一朵溫室裡的花朵,只能供人欣賞,經不起風吹雨打。」那時激發了倔強的我,便負氣回了上人一句:「我做給您看!」後來,雖不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圓滿,但至少能忍受較苦的磨練,也願意去接受別人不喜歡又不願意做的事,當做自我內心最好的挑戰修持方式。
這要感恩上人,是上人激發了我堅忍向上的學習心態,如果不是上人,弟子依然是過去那個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的溫室花朵;如果不是上人,教導弟子的法身慧命,弟子依然是那個在風塵中打滾的俗家子。上人!您的慈悲包容了我們所有的缺失,您的慈愛讓我們有 不虞匱乏的修行生活,您的恩惠是我們此生無法報答的!慈愛的上人啊!弟子們有個共同的目標:願往後,好好的修持來回報您,祈願上人放下心,去您想去的淨土,然後乘願再來,度化有情!
而我們現在該面對未來將如何「依法」來精進修持,報答師恩,不分彼此、同心協力的承擔上人未完成的心願與家業,這才是慈悲、智慧的行為,也才不辜負上人對我們的教導與寄願。往後無論弟子身在何處,都會在法上好好用功,以回報上人給予弟子珍貴的法身慧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