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很喜歡聽師父述說童年的生活:小時候看武俠小說,故事情節總是到山上找練功仙人,經過一番苦練,從此功力大增,行俠仗義。師父好比如此,遇到一淨和尚,十一歲就出家修行,造就今日弘法利生的如來家業。
而師父修鍊的功課:掃落葉。在掃落葉時,背誦經咒。午餐有時因為沒背誦完成,不可吃飯;而落葉又怎麼掃得完呢?又,師父很喜歡聽黃打鐵的念佛唱言:「叮叮噹噹久煉成鋼,太平將近我往西方。」
猶記在民國八十二年十月份的八關齋戒,初次到慈雲寺,在迴廊下等待午供之後的皈依儀式。看見穿著紅祖衣的法師徐徐走向大雄寶殿,在陽光的照耀下,法師的頂上泛著紅透的光芒(就像把手伸到燈管前,手上的肌肉會紅通通),像嬰兒般的肌膚光彩亮眼,好莊嚴的和尚!
圓頂之後,師父常謂:「修道人對外緣少、條件單純的環境應該生歡喜心,努力調伏心、意、識,在正精進、正念和正定下功夫,以啟發智慧。」又教誨:「在弘法利生的道場,是離不開人群的,要於人事中考驗修養;要服務大眾,要在人群中學習、磨練出世間的精神……」等等。然而,自己的心很粗糙,無法發覺煩惱生起,不小心就結了惡緣,妨礙修道。此刻,師父嚴厲的棒喝,常常會倏地折服了狂亂痴心。縱然真的很不願意碰觸內心生離死別的傷痛,特別是痛失善知識,但《華嚴經》〈入法界品〉中,於善知 識要生難值遇想……善知識的教導是珍貴稀有的、菩薩道是難行的……所以遇到無法突破的瓶頸,就要思維善知識的教導、要思維生死輪迴之苦,持續修道用功。
再回首,師父教導徒弟佛法的智慧甚微細,他的身教風範在舉手投足間就顯現細緻:靜坐時那般的優雅靜謐,走起路來充滿自信、灑脫自在,好像在轉角處你會不經意的遇到他,對你展開燦爛的笑容,這就是師父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