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多前,為了超度往生不久的婆婆和媽媽,認識了慈雲寺也皈依了上會下本大和尚,也就是大師父。又為了哥哥的事情,請教大師父後,才開始爬山和接觸佛法。
因個性較獨立,會避開師父登山的時段,自己走既可思考又健身。偶爾遇到師父,您說,可以一起走,因為大陸廠的事煩悶,所以婉拒了。但師父慈悲,怕我初初登山,山路不熟遇到危險,也真的遇上了,嚇壞了,因此與其他師姐遇見師父時才一起走。日後有些許時間請示和對談,以下節錄些相處時師父的開示。
「請教師父,大陸事業要留?或放棄?打拚十四年了,感覺很累。」師父開示,人生在世間,不要太執著物質或感受,想一想,先前的奮鬥留下什麼?又得到什麼?得到了又如何?得不到又有什麼損失?不要整日像採蜜的蜜蜂,飛南飛北飛西東,像陀螺一般轉個不停;人的生命像朝露,人身難得今已得,要多聽佛法,親近善知識,聞正法,續思惟,後力行等等(也就是聞、思、修)。因您的開示,於是毅然決然的賣掉大陸工廠和遣散台灣的員工,任憑客戶遊說,不為動容。所幸賣掉,否則,現在不堪設想,因原料物價飆漲。
有一天您很感慨說:「世上愚人無智慧,唯有愛欲與貪財,三魂七魄夢中去,未委明天來不來。」唉!「昨日做嬰孩,今朝人已老,浮生夢幻身,人命難久保,天堂與地獄,皆由心所造,分明無事人,無地生煩惱。」我知道寺院重建,又忙三壇大戒,您身心俱疲。
有次看到白髮長者您又開示:「公道世間唯白髮,貴人頭上不曾饒。」(杜牧的絕句)又感嘆:「歲月無情催人老,衣帶漸寬已暮年。世事塵勞常罣礙,心地若能無罣礙,則能一步一蓮胎,世間最大唯生死,黃金白玉非為貴。」要好好修行,不要像蓮池大師說的:「小事聰明,大事(生死事)糊塗。」要「平時只是望西歸,決定無疑而不移,重要今生歸去好,免在胎獄受苦時。」又說:「世有一等流,出語無知解。問我百無憂,問道道不會,向佛佛不求,只記一世間,茫茫一場愁。」又引用白居易的詩:「達人又笑我,不達又如何?不如一句佛,脫苦出娑婆。」
您開示:「身是苦的器具,是苦的聚集處,身體是不值得貪戀的。因為我們的身體,本來就有苦,所以需要常常修內觀,返觀內照。如在打坐時,有念是正常的,但如果有惡念,需要馬上返照,如不,則惡念會像海浪襲來。記住,不要緊抓住,更不要執著,具正知見,那麼惡念就會像是海浪從海水中出現,後又沉?回海裡消失。反之,如果不觀照,就會產生執著而煩惱︵貪戀、嗔恨︶進而造業,而成為地獄道的種子。」切記!切記!……不勝枚舉。
您又開示,學佛的目的,是要能出三界、斷煩惱、了生死……人間道即菩薩道,也就是沒有一微塵處不是菩薩捨身的地方,?有一微塵法不是菩薩所要學的。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法,每人平等,?有分別心,自己的本性即是佛性。菩薩是成佛之因,果位聲聞獨善身,寂然常定本非真。回心頓入成大海,倒駕慈航逆渡人。菩薩看人如幻師見幻人,幻化皆非真,如智者見水中月、鏡中花、空中雲、水中泡……等。
後來,曾經一天看過五、六條不同種蛇,但牠們都安靜等您走過,未曾攻擊。當然也看過很多奇特之鳥和保護類動物,如小石虎,有人爬山三十幾年未曾見,跟您的時候卻見過二次,且離您很近五尺左右。有時天雨,但整個山上卻?下,我就知道大和尚已到達,真不可思議
記得您要涅槃前一個半月左右,遇到您時您說:「要去山上休養和寫書,還要帶些人去,也可爬山……」您也說:「講經時很快樂,爬山流汗後非常舒服。」後來,於出國前再去拜見您時,您突然談及無常等話題,我很震驚,希望您要好好靜養身體,不要開玩笑,您有很多事未完成,寺內大大小小需要您。您說:「我是老人了……」我說:「棺木是裝死掉的人,不是老人。」您微微笑,怎知那是永別!國外聞知,哀慟不已,即刻返國。
您圓寂之後,重回山上時,我告訴那棵您在它樹下運動的樹說:「上會下本大和尚已經涅槃了,再也無法來此運動了。」隔天,那棵樹竟然爆裂七、八處,流出牛奶泡沬般,滴下來像眼淚的水,師父啊!樹木亦有情,何況人呢?唉!師父,弟子文筆寫不出如您的法語,言辭說不盡對您的思憶。謹以您曾做過的詩和唐僧皎然的詩做結尾,以為無法再向您請益的遺憾……您留下的詩:「觀音山上任悠遊,心無恐怖亦無愁;幻化境中留不住,獨行獨步是瀛洲。」唐僧皎然的詩:「秋風落葉滿空山,古寺殘燈石壁間;昔日經行人去盡,寒雲夜夜自飛還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