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八月七日十四點三十六分,師公,您巡視慈雲寺最後一眼,在一片悲哀的海洋裡,瀟灑踏出寺院山門,而我送給您的唯一臨別禮,卻是幾行還不懂得節制的淚水。
總會離去!雖然這是生命的自然法則,無法抗拒;這是生命的最終結果,?有人可以扭轉;但我從未想過,您這場戲劇的終點會來的如此快速突兀。
還記得,第一次見到師公,那一年,我十歲,當時您在基隆舉辦佛學講座,法緣空前,在三寶歌曲環繞中,為徬徨歧途的人們開啟佛法大門。在堅強的信願與意志下,您一生皆以弘揚佛法為己任,依因材施教方式,為兒童開辦慈雲幼稚園、為青少年舉辦夏令營、為成年人宣揚入世法。憶兒時,曾參加過慈雲寺舉辦的佛學夏令營,塵封的記憶除達摩祖師電影外,您曾告誡年少的我們:「生命不要求我們成為最好的,只要求我們做最大的努力!」而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以至生命詮釋著,中流砥柱,為佛教偉大奉獻。
記憶中,您每次來橋頭念佛會,休息室的冷氣總是裝飾用,若仍有光線則電燈捨之不用,粗茶淡飯是生活寫照,如此惜福並將出家人威儀軌則奉為圭臬之操守,何其有幸我能親承觀之,「知福、惜福」久住於心。
與您最後一次談話是在今年的念佛會浴佛節法會圓滿日,您所諄諄教誨的仍是希望每個人能發揮專業知識及感恩心,進而回饋社會,做個法喜充滿的佛學遵行者。訓言猶在耳,原以為來日方長,未來向您請示法益之日尚多,可嘆!世事無常,您已先到佛祖身邊聞經聽法。多麼想再聆聽您那語重心長的教導訓誡,然而今僅能透過佛典書藉獲得。您的入滅,又何嘗不是芸芸眾生的我們福份太淺?
人們說,立了秋,暑氣就要慢慢退去,到了中秋,幾分涼意,會使人更覺淒清,甚至莫名感傷起來。今年是第一個?有師公您坐在中間主位的中秋節,秋意的哀愁往事湧上心頭,再也看不見您自己尚未進食,卻即觀顧大眾有無吃飽的身影,再也聽不見您「多吃點, 能吃便是福。」的聲音,烤玉米及跳竹子舞將成絕響。月有陰晴圓缺,這輪明月,承載多少悲歡離合,有團聚的歡樂,有悔恨的淚水,有牽心的思念,此刻,我抬起頭看著那輪明月,似乎看到了更多更多。
不知何時起,飄下了絲絲細雨,鐘磐梵唄的音韻,隨著經聲佛號同時消逝在山門外。師公,您主演的大愛劇,已在經歷了風霜雨雪和彩虹陽光之後予以落幕!雖然聽不到喝彩的掌聲,但您所深耕的法訓,永遠奔流在我的心谷。 |